今日(6月15日),吉林省中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研股份)将迎来科创板上会大考。早在2020年9月,中研股份就开启了颇为坎坷的IPO之路,2021年3月,公司因“战略调整”主动撤回申请材料。而本次IPO,中研股份放弃老搭档安信证券和信永中和,牵手海通证券和大华所二闯科创板。
(资料图)
实控人靠分红还债,大股东疑突击减持
中研股份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第(一)项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
2020年至2022年,中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818.21万元、20,300.63万元、24,812.18万元,各期分别实现净利润2,466.53万元、5,012.95万元、5,591.42万元,实现了营收、利润双丰收。
2019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中研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7.44万元、2,149.38万元、3,778.89万元、1,248.46万元,在此期间连年分红,分别为979.32万元、1,003.86万元、1,003.86万元、2,007.72万元,占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比例分别为3,568.95%、46.70%、26.56%、160.82%,中研股份的连续分红对其现金流造成了一定影响。
中研股份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谢怀杰持有公司43.94%的股份。2019年1月1日至今,谢怀杰及其控制的企业从中研股份处取得现金分红合计2,269.75万元(含税),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另外,中研股份的一大股东疑似“低调”减持。
据申报稿(签署日为2022年9月9日),本次发行前(截至2022年6月30日)王秀云持有中研股份570.5850万股,持股比例为6.25%。而据上会稿(签署日为2023年5月26日),王秀云发行前持有中研股份数量降为569.1327万股,持股比例降至6.24%。同时,中研股份前十名自然人股东持股数从申报稿的6,757.36万股降至上会稿的6,755.91万股,持股比例也从74.04%降至74.03%。
但根据上会稿,中研股份并未披露2021年12月之后的股权变动情况,前后间隔时间不到一年,两版招股书中披露的股东持股数量和比例均出现了变化,个中原因无从得知。
核心技术人员或非研发人员,设立公司开展经营活动
中研股份是一家专注于聚醚醚酮(PEEK)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报告期内,中研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1,141.24万元、1,309.42万元、1,326.27万元和1,687.7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20%、8.28%、6.53%和6.80%,研发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研股份员工人数为249人,研发人员数量为38人,研发人员占比15.26%。
交易所在对中研股份的问询中提到:“研发部门和研发人员的认定情况”、“是否存在虚增研发人员或不当归集研发人员的情况”、“研发人员中是否存在董监高的情况及具体的工资分摊方式;是否存在将非研发部门人员薪酬计入研发费用、兼职研发的情形”。
中研股份回复,公司设立有独立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下设四个部门,分别是合成研发部、复合研发部、技术研发部、工艺研发部。四个研发部门人员均专职从事研发工作,公司将研发中心专职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认定为研发人员。
另外,报告期内,中研股份研发人员中除董事毕鑫之外不存在其他董监高工资计入研发费用的情况。公司董事毕鑫担任合成研发部研发工程师,专职从事研发工作,其薪酬全额纳入研发费用核算。毕鑫具备十余年的聚醚醚酮配方及工艺调整经验,从事聚醚醚酮合成相关的项目研发,报告期内毕鑫参与项目为低黏热稳聚醚醚酮产品研发项目。同时,公司也不存在将非研发部门人员薪酬计入研发费用、兼职研发的情形。
令人不解的是,招股书认定的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为谢怀杰、毕鑫、秦振兴、平仕衡和童艳玲等5人。其中,秦振兴的简历显示其于2015年3月至2020年4月任中研股份董事,2021年7月至今担任监事一职。但秦振兴或并不符合中研股份在问询回复中所列及的研发部门人员的认定条件,而是任职于聚合车间生产部。作为公司认定的核心技术人员没有认定为研发人员,不知道这种情况该如何解释?
除了秦振兴之外,中研股份原核心技术人员李智亮或也值得关注。
据问询回复,李智亮自2015年起即定居上海,逐步从研发转向销售岗位,核心技术人员身份保留至2020年9月。中研股份对于李智亮转岗销售却仍任职核心技术人员期间、以及来自生产部门并任职高管的核心技术人员秦振兴的薪酬归集情况或需补充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问询回复还披露,2015年李智亮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跨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跨聚)以拓展PEEK下游应用,主要从事PEEK型材的委托加工和销售,上海跨聚从2019年开始不再从事经营活动。
上海跨聚与中研股份不存在购销等交易,亦不存在资金往来;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上海跨聚不存在资金往来。招股书披露,中研股份与李智亮的朋友赵波设立的嘉兴跨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嘉兴跨聚)存在交易。
2019年、2020年中研股份对嘉兴跨聚销售产品分别为6.5吨、1吨,收入分别为203.10万元、32.30万元。
中研股份今日接受上会大考,无论结果如何,上述问题或都需要予以解释。